2024年,中东地区俨然成为了全球冲突的“风暴眼”。巴以冲突硝烟未散,黎以边境火光又起,伊以之间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叙利亚政局突变更是为这片土地增添了许多变数。轮番上演的事件引发全球对于地区局势日益动荡和复杂的广泛担忧。2025年,中东地区依然笼罩在不确定性的阴影之下。和解与谈判、冲突与重组、灾害与发展等关键词,犹如多棱镜般折射出该地区希望与困顿交织的复杂图景。在此,我们特别盘点中东与北非地区今年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

巴以停火:背后角力和未来变局

新一轮巴以冲突自2023年10月7日爆发,到今年2月17日已整整500天,导致加沙地带超过48000名巴勒斯坦人丧生。1月19日,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的停火协议第一阶段正式生效,将持续六周。然而,协议的执行过程却波折不断。以色列提出的“加沙去军事化”要求及美国“清空加沙”的言论,为第二阶段谈判蒙上了阴影。国际社会对巴以战火重燃的担忧也日益加剧。

如今,冲突双方的境况已发生显著变化。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国内地位日益稳固,为其应对冲突提供了更多回旋余地。相比之下,哈马斯的力量已大幅削弱,其与法塔赫关于共同管理加沙地带的谈判能否达成协议依然悬而未决。巴勒斯坦领土的长期地位和治理架构面临重大不确定性。2025年,以色列将对加沙地带采取更为强硬的态度,大部分时间内将维持驻军,并加速推进吞并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的军事行动。

美伊博弈:压力与反击的交锋

2月4日,特朗普政府宣布重启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政策,包括试图将伊朗石油出口降至零,以阻止其发展核武器。美国此举无疑将加大伊朗面临的经济和外交压力,同时也为未来谈判赢得更多筹码。如今,随着“抵抗之弧”多个关键支点遭遇重创,伊朗在中东的战略态势正逐渐陷入被动。国内经济问题也日益严峻:高通胀、青年失业率攀升、货币持续贬值,这些因素都让伊朗在面对“极限施压”时显得更加脆弱。

尽管如此,德黑兰方面并未示弱。伊朗政府明确表示,不会在压力下参与核谈判,并保留关闭霍尔木兹海峡等报复手段,其战略反击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此外,伊朗也在与部分欧洲和地区国家进行接触,显示出通过外交努力缓解孤立局面的意图。未来,美伊之间的博弈将继续成为影响中东局势的关键因素。

激进组织野心膨胀

阿富汗可能继续成为全球和地区激进武装组织的庇护所。尽管基地组织表面上保持低调,但仍在不断壮大实力,并加深与塔利班政府的关系。后者对基地组织的存在与活动采取了默许态度,同时也无力有效遏制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IS-K)在国内的扩张,以及其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以外地区发动袭击的意图。

与此同时,叙利亚局势同样令人担忧。阿萨德政权垮台可能导致国家分裂,为伊斯兰国(IS)和基地组织等跨国行为体提供可乘之机。2024年,IS发动袭击的频率已显著上升。尽管叙利亚沙姆解放武装(HTS)在正式接管权力后内政外交多措并举,以稳定局势,但国家秩序的重建仍处于早期阶段,且面临重重挑战。如果HTS的统治出现变数,地区安全和社会经济环境恐将进一步恶化,为激进组织招募新成员创造更多机会。

胡塞武装:红海搅局者

也门胡塞武装1月20日表示,在加沙停火协议执行完成前,将继续在红海和阿拉伯海等海域袭击与以色列相关联的船只。随着黎巴嫩真主党和哈马斯的力量被削弱,胡塞武装已成为伊朗支持的最后一个有能力直接威胁以色列安全的主要代理组织。德黑兰可能会向其提供更多财政和军事支持,以帮助胡塞武装维持其在也门控制区域的稳定。然而,胡塞武装也可能借此机会向伊朗提出条件,以增强其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尤其是在与沙特阿拉伯的停火谈判中。

此外,特朗普政府1月22日宣布将胡塞武装重新认定为“外国恐怖组织”,旨在进一步对抗伊朗的地区影响力。美国方面的强硬政策可能会激怒胡塞武装,其对于国内和地区的威胁可能在未来进一步升级。

黎凡特地区的变数

在阿萨德政权于2024年12月垮台后,叙利亚政治版图迎来了剧变,沙姆解放组织(HTS)成为主导叙利亚过渡进程的核心力量。尽管HTS公开承诺尊重少数群体权利,试图以此争取国际合法性,但其凝聚各派别的能力以及治国经验仍备受质疑。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中平衡各方诉求,同时争取国内外的广泛支持,成为摆在过渡领导人沙拉面前的一道难题。

目前,叙利亚境内依然被多个势力割据:HTS控制前政权地区,南方阵线(SOR)控制南部地区,库尔德武装势力叙利亚民主军(SDF)控制东北部,而土耳其支持的叙利亚国民军(SNA)则控制北部部分地区。由于不同派别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叙利亚的分裂风险依然高企。

气候变化冲击脆弱国家

中东和北非是全球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气温持续攀升、海平面不断上升、干旱与洪水频发、空气污染加剧……多重威胁交织,使得地区脆弱性日益凸显。然而,一些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规划与行动却显得力不从心,不仅可能导致巨大的民生损失,还会延缓灾后重建进程,甚至对供应链的稳定和出口增长造成长期负面影响。

在国际舞台上,脆弱国家正努力通过多边气候会议争取更多支持。然而,发达国家兑现承诺的前景却并不乐观。资金与资源的匮乏,将成为中东和北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最大阻碍。

海湾国家经济逆风前行

在新冠疫情阴霾逐渐散去后,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成员国在政府债务管理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2025年,海湾国家的政府债务总额预计将保持稳定,甚至呈现下降趋势。

在全球油价自2023年以来持续走低的背景下,海湾国家普遍采取了逆周期的财政政策——在油价低迷时依然维持较高的政府支出。这一策略不仅支撑了国内投资和经济增长,也为石油经济的多元化转型注入了动力。虽然低油价对政府收入造成了一定压力,但得益于稳健的财政管理,海湾国家的预算依然保持了稳定甚至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2025年,几乎所有海合会成员国的GDP增长率都将达到3-4%。

不过,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依然如影随形。海合会国家在未来一年仍需在财政管理上精益求精,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与长期稳定。

北非绿色能源崛起

2025年,北非国家将继续致力于吸引外国投资,以加速可再生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事实上,北非对清洁能源的关注早在俄乌冲突前便已萌芽,而冲突引发的全球能源供应动荡则进一步坚定了各国推动这一领域发展的决心。

在欧洲国家投资加持以及欧盟和国际组织的支持下,未来北非地区的可再生能源行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来自海湾国家等地区的投资者也跃跃欲试——尤其是那些寻求投资组合多元化、并将可再生能源与欧洲能源市场视为战略机遇的资本。与此同时,北非国家也在积极推进监管改革,为行业注入更多活力。

查询表格

一般查询和简报注册

DOTCOM - CHINESE - Enquiry via Thinking articles
*
 
 
 
*
 
 
 
职务*
 
 
 
工作职能*
 
 
 
企业名称*
 
 
 
企业邮箱*
 
 
 
电话号码*
 
 
 
国家/地区*
 
 
 
您的问询*
 
 
 
 
 
 
 
 
 
 
 

control-risks-wechat-qrcode
关注化险集团微信公众号。我们将持续与您分享及时的全球风险动态和前沿的深度洞察报告,助您妥善应对风险,把握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