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特朗普的回归将成为影响南北美洲局势发展的最大变数,其内外政策可能在贸易、政治、安全等方面给整个地区带来重大影响。其他主要地区国家的政府也将遭遇一系列内部治理和外部关系挑战。此外,美洲国家还将经受多重考验,尤其是与安全环境和气候变化有关的议题。整个地区的地缘格局和投资环境将愈发复杂多变。

《美墨加协定》前途未卜

2018年签订的《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可以说是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自2020年取代已有数十年历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并正式生效以来,USMCA协定国之间的贸易额增长了50%,达到1.9万亿美元,地区投资也增加了136%。然而,特朗普已威胁将对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所有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此举将违反USMCA的相关规定。

尽管“关税大棒”会否最终落地仍有待观察,但已彰显出USMCA未来的不确定性,一些企业也因此开始推迟投资计划。USMCA将于2026年迎来续签审议,届时三方将决定是否延长协议16年,或重新谈判协议条款。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均已启动了内部磋商和初步双边讨论,企业在2025年或将有更多机会就此发声。

“中美洲北三角”的治理挑战

中美洲“北三角”国家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的治理机制面临挑战。虽然危地马拉总统阿雷瓦洛于2024年初冲破阻挠成功就职,并发誓根除国内贪腐,但根基稳固的精英阶层和能力薄弱的机构却带来众多掣肘,使其难以施政。萨尔瓦多总统布克尔的铁腕政策在打击犯罪方面取得成效,但也被指违背了正常程序和法治原则。

此外,“北三角”国家还是美国非法移民的来源国,且已成为来自南美的非法移民的中转站,预计很快将面临美国新政府的密切关注。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就因三国未能有效解决移民问题而削弱了援助。在即将到来的第二任期内,特朗普政府仍可能在施压的同时维持一定援助,但援助重点预计将向军事装备倾斜,而非帮助其提升发展和治理水平。“北三角”国家的治理依然前路漫漫。

有组织犯罪的新趋势

长期以来,拉丁美洲一直是有组织犯罪活动的重灾区。近年来,当地有组织犯罪活动呈现出新动向。区域内有组织犯罪集团不断壮大,区域外的集团组织也开始进入并争夺市场份额和毒品供应渠道,导致暴力活动激增,并蔓延至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秘鲁等安全环境曾较为稳定的司法管辖区。另外,有组织犯罪集团的活动进一步多样化,开始向价值链上游转移,并不断扩大势力范围。加拿大执法部门一再就墨西哥贩毒集团的发展壮大提出警告,而委内瑞拉的TdA黑帮则与整个美洲的犯罪活动有关联。

随着有组织犯罪集团与正规经济活动联系的多样化和对政治人士的影响力不断加强,企业面临的风险将不仅限于安全领域。在某些司法管辖区内,就连普通的商业活动也越来越可能与有组织犯罪发生关联。企业若未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尽职调研,可能面临严重的运营、声誉和法律后果。

墨西哥执政联盟的内部博弈

2024年6月大选后,墨西哥执政党国家复兴运动党(Morena)已经在各级政府中占据主导地位——其领导的执政联盟不仅拿下总统职位和议会参众两院的绝对多数席位,还在举行选举的九个州中赢得七个州的州长职位。2025年,虽然反对派力量缺失,但执政联盟的内部分歧或将因职位争夺和颇具争议的宪法改革议程而加剧。由于外界普遍担心墨西哥的法治环境将因改革议程而遭到破坏,因此尽管新总统辛鲍姆展现出比前总统奥夫拉多尔更亲商的立场,但若无法在执政联盟内部掌握主导权,将难以扭转外国投资和经济增长下滑的趋势。

加拿大大选

特鲁多领导的自由党政府去年9月遭扮演“关键少数”角色的新民主党“毁约”,两党之间的支援与信任协议终止。尽管特鲁多之后挺过不信任投票,但其在2025年10月大选前的执政道路将举步维艰。民调显示,自由党目前的支持率落后反对党保守党20多个百分点。2024年的全球多国选举已经见证了反建制浪潮的兴起,自由党政府预计也将难逃此“劫”。

保守党领袖波利耶夫承诺进行重大改革。他一直是特鲁多气候相关政策的坚定反对者,提出废除联邦碳税和减少旨在降低碳足迹的监管负担和财政激励措施。他同时主张削减税收和社会开支,并尖锐批评特鲁多政府对于美国的外交政策、对于乌克兰的支持、以及与印度的紧张关系。

生态恐怖主义抬头

近年来,全球环保人士越来越多地转向破坏活动。2018年,国际激进环保组织“反抗灭绝”的出现使封锁道路、静坐、泼油漆等抗议手段加速流行,其他活动团体纷纷效仿。有迹象表明,环保活动呈现暴力化趋势。墨西哥生态恐怖组织ITS于2011-2018年间在拉丁美洲多地实施了炸弹和纵火袭击;另一组织Ecoterrista声称对2019年智利的炸弹袭击负责。在美国,环保活动人士于2020年12月蓄意制造了一起火车脱轨。

尽管有组织犯罪和政治极端主义仍将是美洲地区暴力事件的主要驱动因素,但2025年生态恐怖主义事件可能增加。特朗普上任后可能对美国气候政策进行大规模调整,促使环保活动人士发起更多抗议。在加拿大,若反对党赢得大选,此种情景也将出现。

气候变化加剧飓风危害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数据显示,2024年大西洋盆地共记录了11个飓风,创下历史第五高记录,且整个飓风季非常活跃,造成约400人死亡和2200亿美元经济损失。自1851年有记录以来,大西洋盆地热带风暴最活跃的十个年份中有六个在2010年之后。根据NOAA在2024年11月18日发布的研究结果,未来大西洋飓风可能更加活跃且难以预测。

反复发生的气候危害或将推高房地产和保险业面临的风险,而政府却可能对此准备不足。据美联储2024年5月发布的首份气候情景分析报告,美国六家主要银行在抵御和管理气候风险方面存在漏洞和缺陷。加勒比地区国家于2007年联合创建的加勒比地区巨灾保险基金(CCRIF)由成员国政府共同出资,保费以政府预算支付,旨在为成员国提供低成本的巨灾保险。然而,未来私人和商业地产的保费或将持续上涨,各国政府试图通过立法解决这一保险危机的努力也将面临挑战。

美国行政和司法部门权力边界的重塑

2025年,美国监管环境或将出现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2024年6月,拥有40年历史的法律先例——“雪佛龙尊重原则”在一项判决中被美国最高法院推翻。这一决定将大大削弱联邦机构的权力,并将对美国监管环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该先例要求法官遵从联邦机构对被认为模棱两可的美国法律的合理解释,被推翻意味着法院将有更自主和更大的判断权力。在保守派占据主流的最高法院作出此项裁决后,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共和党在制衡拜登政府上占得的先机。但目前看来,这是否构成一场“胜利”还有待商榷。特朗普政府将致力于推动去监管化议程,有许多方面会涉及监管改革和新规制定,可能引发频繁的法律挑战。赋予法官更大的自由度将使此类挑战进一步复杂化,从而加剧美国监管环境的不确定性。

拉美外汇市场波动

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后,全球外汇市场波动明显,尤其是拉丁美洲。在特朗普赢得大选当天,墨西哥比索兑美元汇率下跌3%,随后又在特朗普公布内阁人选和威胁对墨西哥所有商品征收25%关税后再次下跌。

拉美货币一直对美国的经济动向反应敏感——美国是拉丁美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投资国,并且拉美也是世界上美元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墨西哥比索的波动或是该地区外汇市场在2025年出现更多动荡的前奏。特朗普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实际征收关税、威胁征收关税、意图干预货币政策等都可能带来冲击。此外,巴西将于2025年接任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或将加速推动去美元化进程。特朗普已就此发出警告,称若金砖国家不放弃打造可替代美元的货币计划,则将加征100%的关税,进一步引发市场不安。

南美国家选情复杂

2025年,南美洲多个国家将举行大选(玻利维亚、智利、厄瓜多尔、圭亚那和苏里南)或进入2026年大选的选前准备阶段(巴西、哥伦比亚和秘鲁)。在2018-2022年期间,左翼力量在该地区主要经济体中崛起,但如今全球反建制浪潮的兴起可能意味着这些国家的政治钟摆将向右倾斜。

南美地区的政治生态复杂,异质化严重。近年来,智利、巴西、哥伦比亚等体制较强的国家在推进政治议程方面表现良好。而在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体制薄弱、政治极化严重、政治暴力频发等因素可能导致大选威胁国内稳定。秘鲁的情况最为复杂——该国政党极度分散(已有超过40个政党登记参加2026年选举),选民对各党派的认知度也很低,因此选举结果最为难料。

查询表格

一般查询和简报注册

DOTCOM - CHINESE - Enquiry via Thinking articles
*
 
 
 
*
 
 
 
企业邮箱*
 
 
 
企业名称*
 
 
 
职务*
 
 
 
工作职能*
 
 
 
电话号码*
 
 
 
国家/地区*
 
 
 
您的问询*
 
 
 
 
 
 
 
 
 
 
 

control-risks-wechat-qrcode
关注化险集团微信公众号。我们将持续与您分享及时的全球风险动态和前沿的深度洞察报告,助您妥善应对风险,把握市场机遇。